微信公衆号手機站

植树新聞

最新新聞
圖片新聞
植树新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植树新聞>>植树新聞

“三線精神”曆久彌新

來源:管理員     所屬分類:植树新聞     閱讀次數:2961     發布時間:2021-03-03

    前些日子,和三五個好友閑暇小聚,久别重逢後的喜悅之情難以言表,普通的菜肴也覺得分外美味。我們談生活,聊工作,憶過往,論人生,暢聊這些年我們彼此的故事,成功的相互借鑒,失敗的也不失為經驗教訓,倒也值得思考、研究和總結。無意間,也不知是誰,提起了今年的省考面試真題,“延安精神”、“抗日精神”成為接下來話題的主旋律,就其内涵、啟示、形成時間、時代背景、國際環境等内容展開了深入讨論,大家慷慨激昂,各抒己見,為當年的峥嵘歲月所動容。無數仁人志士永葆革命本色,或為民請命,或舍身求法,抑或為了國家獨立、民族解放而流血犧牲,英勇就義,向人民英雄緻敬。


    飯後,我們各自回家。一個人走在路上,下着淅淅瀝瀝地雨,我不禁再一次想起了形成于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三線建設時期的“三線精神”,其内涵:艱苦創業、無私奉獻、團結協作、勇于創新這十六字箴言湧入心頭,先輩們的光輝事迹浮現腦海,久久不能散去。這是一特殊時期,逢文革,内部力量積蓄不足,國不富民不強;中蘇交惡,以美國為首的境外勢力又虎視眈眈,結成反華聯盟,騷擾不斷,真可謂内憂外患。況且,我國當時的主要工業多分布在沿海城市,内陸城市基建薄弱,工業化建設發展緩慢,一旦這些沿海地方遭受襲擊,導緻工業區失守,後果不堪設想。


    基于此,三線建設橫空出世,立足于國家安全,在黨中央的号召和堅強領導下,五湖四海的中華兒女,有科學家、技術骨幹、普通工人、知識分子……他們義無反顧離開故土,放下家人,投身于三線建設。盡管身處不通水電,“七戶人家一棵樹”的不毛之地,即便“依山傍水紮大營”,建設者們依然喊出了“天當羅帳地當床,金沙江是大澡堂”等許多振奮人心的口号。無數平凡而偉大的三線建設者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不問名與利,不計得與失,傾盡所有,書寫了一段可歌可泣的發展史,在曆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在一定程度上說,“三線精神”是當時全國人民的信仰,是一股無堅不摧的英雄氣概,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想,這也就是為什麼一個人走了,卻說他還活着——他的精神永垂不朽,與世長存。


    回到家中,坐在書桌前,我思索,“抗日精神”、“延安精神”、“三線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以及“三光榮”、“四特别”精神等等,這些精神有什麼共性。歸根結底,這些精神其實都在告訴我們,要求我們,要厚植家國情懷,練就過硬本領,擔當時代重任。家是小國,國是大家,在社會主義大家庭中,誰都不能獨善其身,置身事外。今後,無論我們國家發展到什麼水平,不管人民生活改善到什麼地步,這些思想和精神永遠不能丢,這是民族精神,是一筆無價的财富。這些精神既是我們國家一路走來,發展壯大的重要保證,也是繼往開來,再創輝煌的重要保證。


    過去的終将成為曆史,但精神曆久彌新,長盛不衰。當今世界正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形勢複雜多變,逆全球化浪潮疊加疫情影響,單邊主義擡頭,我國面臨的風險挑戰之嚴峻前所未有。經濟安全,能源安全等非傳統安全問題與地區熱點,局部沖突等傳統安全威脅相互交織,增加了安全威脅的多樣性和複雜性,不穩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但同樣也是曆史機遇期。如何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實現彎道超車,“三線精神”不可或缺,是我們戰勝各種困難的不二法寶。


    傳承弘揚“三線精神”,以中國夢為立身之本、成才之基,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個人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這是新時代青年應有的使命和擔當。同時,作為一名植树人,我也一定會為實現“百億植树”目标和高質量發展鋪路架橋,添磚加瓦,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業華章,于實踐中創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zuoxunxie.com zsseyxcl.com houchaozhi.com
XML 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