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文化
- 植树文化 >
人生就是戰勝過去不成熟的自己
人的成長簡單說就是心智從孩童時期的幼稚單純到成熟,我們所經曆的是一個長途跋涉的艱辛過程。這個過程由許多的階段組成,每個階段都值得人去懷念,成為永恒的記憶,當我們年老的時候回憶這個過程,你會覺得很有意義。
歌德曾經說過,沒有在長夜痛苦過的人不足以談人生。我想,這也是我們的一份幸運,我們的一生,會經曆許多的第一次,難忘而又寶貴,它意味着我們的成長。其實細想來,每一個人都是在第一次過自己的人生,這條不能回頭的人生道路上,正是許多不可複制的第一次,讓我們從昨天走到今天,走向未來。
未進學校前,我還是個不懂事的孩子,每天像一隻快樂的小鳥,在我的天地裡自由自在的飛翔。跟小朋友在院子裡跳方格,打沙包,跳皮筋,過家家……想笑就笑,沒心沒肺。現在能想到那時的種種快樂,但傷心卻一點也記不起來,可能那時的我們比較健忘,也或許根本就不懂什麼是傷心,還以為這個世界總是充滿鮮花和掌聲,碧草和藍天。那時的我們總是精力旺盛,一天到晚蹦蹦跳跳,依依呀呀唱着屬于自己的歌兒;那時候看見爸爸媽媽有時靜靜地坐在那裡,偶爾會發出一聲輕歎。當時我很不理解,也很疑惑,他們為什麼會累?他們為什麼會歎氣?我為什麼不會累?總是充滿着種種好奇。并且那時我還對自己說過,等我長大後,我一定不要像爸爸媽媽那樣,雖然當時我不知道什麼是累,但意識裡總覺得“累”不是一件好事,所以固執的我當時要讓自己長大後快樂。
從懵懂無知的7歲開始就正式步入了學習生涯,從小學到高中,每天重複着學校家裡兩點一線的規律生活。也在老師的傳授下學到很多知識,那時候的意識也很簡單,就是讀書時要努力,取得好成績才能考上更好的大學,父母才會欣慰,也能結識更多更優秀的同學。所以一天幾乎一半的時間都在學習,那時學習雖然很枯燥,但是好像也覺得還好,同學們一起聽課,下課一起讨論問題,說說笑笑地度過一天又一天。
寒窗苦讀十幾年,大學畢業,終于要進入社會,内心是期待驚喜卻又恐懼緊張的,想着即将與自己共事的同事有各個年齡段的人,不像上學時候一個班級裡都是與自己同齡的人相處,有點膽怯。每天早早來辦公室打掃衛生,提前準備當天要做的工作,恭敬客氣對待同事,工作了一段時間,覺得沒有想象的那麼難,上學隻是單純學理論,工作卻是把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去操作。把工作當做一種趣味,為人處世,遇問題随機應變的能力等都是進入社會要去學習和挑戰的。工作10年,我感覺自己從剛開始大大咧咧的性格慢慢沉澱安靜下來,說話做事也都會慢慢經過思考再做抉擇。工作生涯幾年也遇到過委屈、壓力、氣憤,也哭過笑過,回頭想想,覺得一切的經曆也是對自己的成長所做的推進。
一個人的成長首先離不開父母的關愛和照顧,因為父母是孩子的啟蒙導師,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成長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會影響着孩子的性格,行為習慣,智力,思維等等。其次是接受學校的教育。在學校裡,學生不僅可以學習文化知識,還可以培養他們的品德,思想政治素質,以及生存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實踐能力。進入社會之後,就要培養一個人的工作實踐能力。在工作中,鍛煉一個人的意志和各種能力。人要适應社會,就會學會應對各種問題,如解決問題的能力,人際溝通能力,管理各種人和事的能力,知識更新的能力等等。人通過經曆為人處世給自己内在存在大量的資源用于自我認知,改變自我概念、态度以及自我導向行動。總有人有經曆去教會我們長大,雖然過程可能會有痛苦,但也是促使我們成長的一種磨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