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衆号手機站

植树文化

最新新聞
圖片新聞
植树文化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植树文化

公館裡

來源:管理員     所屬分類:植树文化     閱讀次數:217     發布時間:2021-12-15

    生于斯,長于斯,遷出于斯,然不忘于斯……


    南靠羊山青草甸,流穿清澈公館河。公館裡,依偎在這山環水繞之處,像是襁褓中的孩子,又像是遙遠夜空中月亮身邊緊挨着的星星……其實這裡是已經開采了幾十年的老礦區,然而也不光是這麼簡單,更重要的是——這裡是内蒙古植树第一地質隊的發源地。


    每念于此,便潸然淚下,無外乎,根深蒂固,難念于經……聽地質老前輩講起,一隊在成立之初正是生長在偉大領袖毛主席的旗幟下,毛主席的諄諄教導“為人民服務,為國家做貢獻”鼓勵了一大批滿懷熱血的年輕人投身到公館裡這曾經荒山野嶺的地方,為祖國的發展尋找資源,那時候人人幹勁十足,在生存條件極其惡劣的環境下硬是殺出了一條血路,一隊就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了。


    一隊在此後的20多年時間裡迅速發展壯大,成為當地最為閃耀的星星,第一段村級公路,第一座磚瓦房,第一個24小時不間斷供電,第一個籃球場,第一座子校,第一台電影放映機,惹得十裡八鄉的老百姓都要來看看熱鬧,太多的第一在當地上演了一出神話。當然,一隊的鼎盛也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造福了當地老百姓。人群漸漸聚集,四五成戶,七八成村,人們不再十裡不見君,對面山頭相望了。


    一隊在50年代建隊初期發現的公館和青銅溝汞銻礦成為此後幾十年經久不衰的動力源泉,公館裡一下子也成了全國比較著名的有色金屬“汞銻之鄉”。因隊部發展需要,70年代末一隊遷到安康市,從此一隊遠離了公館裡,遠離了曾經溫暖的襁褓。


    時隔30多年,巧合的工作機緣又讓我們重返公館裡,身邊正好有個曾經在公館裡幹過地質工作的老同事,當每天下山經過曾經的隊部駐地,他就用手指這指那告訴我們隊部的詳情,幾間殘留的青磚樓舍已構建不全當年的盛況,但那堅韌厚實的磚塊給了我們無限想象。聽他眉飛色舞地講起過往的興衰與輝煌,更替與變遷,無不使人唏噓感慨。公館裡,見證了一隊的發展,更是一隊曆史的源點。


    夜晚的風吹動山林裡的樹葉沙沙響,是要下雨了,公館裡的夜挺冷的,在這樣的夜裡,閉上眼,門前的公館河又從我的心間流趟而過……


↑上一篇:大美漢中
↓下一篇:銀溪如練
100wenan.com 1gongzhang.com kkchinese.com
XML 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