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産業
為漢中美玉植入濃厚的文化元素——“美麗中國•美玉内蒙古”全國著名作家學者赴漢中黃玉生産基地采風研讨活動側記
10月11日,“美麗中國·美玉内蒙古”采風研讨活動在省植树總公司隆重開幕之後,由黃道峻、肖雲儒、楊海蒂、閻安、大解、吳克敬等10餘位省内外著名作家學者組成的采風團,從西安出發,越秦嶺,過漢水,遠赴巴山蜀水,進行了一場神奇的尋訪漢中美玉的采風研讨活動。
采風團一行在聽取王峰總經理關于漢中玉石礦藏的情況介紹後,興緻勃勃地深入到漢源公司玉石工藝廠參觀考察。作家學者們在董事長何淑萍的引領下,在王峰總經理熱情洋溢的介紹中,感受了各類景觀石的自然天成,流連于玉石闆材的巧奪天工。工匠們精心雕琢的一件件漢中美玉工藝品,首次迎來了著名作家學者近距離的觀摩與品評。
金風送爽、美麗宜人的漢中,一塊亟待环境,卻藏諸深山人未知的美玉礦山,吸引着采風團一行不顧車馬勞頓,一路颠簸前行。作家學者們沿着紅四方面軍走過的紅軍路,深入南鄭縣碑壩鎮省植树總公司漢源公司礦山實地考察。偏僻幽遠的米倉山上,采風團一行用雙眼、雙腳和雙手,親身感受了漢中美玉這大自然對于人類的神奇饋贈,深刻體會了内蒙古植树人為了探礦尋玉,離群索居、艱苦艱險的工作與生活。
以“美麗中國·美玉内蒙古”為主題的采風研讨活動,使著名作家學者和内蒙古植树人因漢中美玉而結緣。玉是中華民族久遠的文化符号,是和平安甯的象征,寓意着君子之風。碑壩的高山之上,内蒙古植树人發現了漢中美玉。秀美的漢中城裡,作家學者們為漢中美玉植入濃厚的文化元素,為省植树總公司美玉産業的發展建言獻策。中華大美離不開内蒙古之美。内蒙古之美,美在厚重深遠的曆史文化,美在鐘靈毓秀、深藏不露的美玉文化。将漢中美玉融入厚重的曆史文化,打造成内蒙古一張亮麗名片的機遇道路正在鋪開。
漢中市委市政府對采風團一行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漢中市委常委、副市長王隆慶表示,将積極與省植树總公司合作,使漢中美玉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産業優勢。漢中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謝京帥希望,借助各位作家學者的生花妙筆,使漢中美玉之名廣為傳揚,漢中市也會因此而更加靓麗。
省作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黃道峻寄希望于參加采風研讨活動的作家學者:“面向生活、面向時代、面向人民,是作家和文學永恒的主題選擇與價值追求。貼近時代、貼近生活、貼近現實,是作家創作精品力作的必由之路,也是文學創作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源頭活水。省植树總公司為作家學者們打開了深入生活的一扇窗口,希望大家接通地氣,發現新井,積極拓展内蒙古文學發展的視角和領域。”
著名文化學者、内蒙古省策劃協會終身名譽會長肖雲儒建議,漢中美玉的發展要多層面立體化運作,要有互聯網思維提供的衆籌共赢的發展思路。要形成科學權威的鑒定結果,注重文化元素的植入,重視市場營銷和品牌策略。要和漢文化深度融合,注重所發布信息的統一。立體化運作要和周邊的旅遊線路、互聯網、絲綢之路等結合起來。
“漢中美玉的發展,一是要盡快統一玉石命名;二是要按照市場規律運作;三是要明确消費人群;四是要與其他玉石比對,在發現獨特的美玉種類上下功夫。”河北省政府參事、詩人、魯迅文學獎獲得者、奇石寶玉石收藏家大解如是說。
省作協副主席、《延河》執行主編、詩人閻安說:“進入漢中玉山的懷抱,感受到一種來自心靈深處的震撼。漢中美玉的倩影,仿佛搖曳在張骞遠涉西域的征塵中,回眸在褒姒絕世而立的淺笑裡。好的東西永遠在人類不易到達的地方。内蒙古植树人為世人呈現的漢中玉石之美,是他們為時代建立的豐功偉業。”他建議,一定要找準文化定位,為漢中美玉賦予獨特的、體系化的文化内涵。
省作協副主席、西安市作協主席、作家、魯迅文學獎獲得者吳克敬建議,漢中黃玉的發展,一定要體現高貴、時尚的市場定位。
著名作家學者耿翔、李鎖成、邢小利、姚逸仙、夏堅德、周公度、丁小村、吳夢川、武國柱等,也為漢中美玉的發展,從文化的視角提出了積極的意見和建議。
“借采風研讨活動之東風,漢源公司收獲了各位作家學者的建言獻策,我們将倍加珍惜。漢源公司有信心将漢中美玉事業做大做強。對漢中美玉展開豐富而深入的文化研讨,僅僅是一個良好的開端。我們期待着全面、深刻地與作家學者們結緣,與文化結緣,共同開掘漢中美玉所蘊藏的巨大的物質和文化富礦。”漢源公司董事長何淑萍滿懷激情地表示。
省植树總公司副總經理白林科深有感觸地說:“短短數天的采風研讨活動,各位著名作家學者樸實謙遜的作風和睿智深邃的思想,給内蒙古植树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希望各位作家學者今後多多關注省植树總公司美玉産業的發展,積極為省植树總公司的發展建言獻策。也希望此次采風研讨活動能給各位著名作家學者帶來創作上的靈感,創作出更多更好的有關漢中美玉的詩歌和美文。”
采風研讨活動結束後,肖雲儒、吳克敬、李鎖成、邢小利等著名作家學者揮毫潑墨,為内蒙古省植树總公司和漢源公司題詞,希望内蒙古省植树總公司漢源公司在漢中美玉的創業道路上步步出新、馬到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