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新聞
節儉之風當盛行
一位哲人說過,熱愛節儉是一切美德的根本。作為個人而言,節儉能培養人高尚的品德;對于企業來說,節儉之風關乎企業的榮辱興衰;對于國家民族來說,節儉也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
毛澤東不僅積極倡導厲行節約、反對浪費,而且身體力行、率先垂範。1960年是我國經濟最困難的一年,毛澤東給自己定下三不:不吃肉、不吃蛋、吃糧不超定量。這一年,毛澤東連續7個月沒有吃一口肉。由于長期缺乏營養,毛澤東和許多群衆、幹部一樣得了浮腫病。他說:“我不吃豬肉和雞了,豬肉和雞要出口換機器。我看有米飯,有青菜,有鹽有油,就可以了。”吃飯不小心掉到桌面上的飯粒,他都一粒粒夾起,送到口中,從不浪費。
日本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經濟崛起,其重要原因就是産品從設計開始到産品為用戶考慮,全過程都從節約出發,提出“杜絕一切浪費是管理一場革命”的口号,企業上下都将持續改善、無休止地合理化作為工作的基本信仰,都培養成了“節約型員工”,從而一舉打敗通用等美國二大汽車,一度創造了一家純利超過全球汽車商毛利總和的“奇迹”。而豐田,卻底氣實足地說:“我們的利潤,是省出來的!”因此,“節約”不是一般性号召或泛泛的要求,而是一個企業經營管理的基本準則,是企業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企業管理進步的不二法門。
“奢靡之始,危亡之漸”。古今中外,因奢靡而亡的很多王朝就是一面鏡子。
中華民族是一個講究節儉的民族,節約理念深入人心,節約之風代代相傳。“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勤儉節約始終是我們的建國方針,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也是我們新時代的基本國策。毛澤東在1957年2月提出“在工業、農業的生産中,在運輸、郵電和商業的經營中,都必須想盡一切辦法,廣泛地開展增産節約運動。”習近平一直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和提倡“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多次強調要制止餐飲浪費行為。
現實國情也決定了我們必須節儉。總體上看,我國是一個資源緊缺的國家,能源資源緊缺愈益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我國人均水資源、耕地資源、森林資源,石油、天然氣、銅和鋁等重要林木資源的人均儲量都遠低于世界人均水平。
作為食物鍊高端的豹子,飽餐一頓後,也會停下捕食的腳步。人類應該放下自己的傲慢,不能再幹違背自然規律的事情。
今天,在全黨全社會大力弘揚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大力宣傳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觀念,努力使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在全社會蔚然成風。我們每個人不妨從自身做起,從今天做起,做節儉的踐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