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文化
- 植树文化 >
我為什麼入黨
2018年6月,我正式加入中國共産黨,成為了光榮的9100萬中共黨員的一份子。今年是中國共産黨建黨100周年,在學習百年黨史的過程中,我的信仰愈加堅定。作為一名新黨員,我想說說,我為什麼入黨。
中國共産黨誕生于山河破碎、民族危亡的時代。第一批中國共産黨員,以馬列主義信仰為救國救民的真理和統一的行動指南。當時的50多位黨員,以知識分子為主,他們經濟狀況不差,也都不是被逼無奈投入革命,那麼,是什麼驅使他們在當時反動統治的白色恐怖下冒險求索,成為了日後燎原的星星之火?是曆史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所以從成立之時,中國共産黨就是代表着中華民族利益的。
革命戰争年代那些前赴後繼的共産黨員們,用鮮血和犧牲踐行入黨誓言,忠于理想信念,以血肉之軀換來了偉大勝利。這些共産黨員們,從入黨的那一刻,就無畏地選擇了随時随地為國家和人民付出生命。
我的爺爺是一名共産黨員,他1947年參軍加入359旅,即後來的西北野戰軍、第一野戰軍,經曆過蟠龍戰役、瓦子街戰役和抗美援朝。1954年從朝鮮戰場退伍回來,在鄉上做幹部。後因其父親摔斷腿家中無人照料,而當時又有幹部下放政策故回家務農。在大隊任貧協主席、生産隊保管員,他晚上就睡在倉庫看糧食。當時家裡也困難,但是即使家裡人吃不飽飯,他也從不會把生産隊的糧食往家帶一粒。所以我父親自小時接受爺爺的教育便是不占别人便宜。爺爺在2002年去世前已癱瘓了7年,不管是他生病前還是癱瘓在床後,自始至終他都從來沒有,也沒有讓家人找政府要求過什麼。78年三中全會後,有了解政策的同鄉勸他去找政府,可以恢複公職身份,他沒去;生病前後縣上有人來接他去寶雞軍人療養院,他也不去。他說,他參加解放軍的一個連,到他退伍時,隻有他和一個副排長活下來了,活着就夠了,又不缺什麼,新社會見了,好日子也過了,夠了。我覺得,他們這代人,經曆過磨難,體驗過生死,淬煉出的是共産黨人的坦蕩與超脫,我們現在所頌揚的高尚品質在他們看來不過是理所應當的本分和共産黨人始終如一的堅守。
時代在變革,但是中國共産黨人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複興的初心始終未改。如果說孩童時的愛國愛黨來自于外部教育,那随着年齡和閱曆的增長,愛國愛黨則是一種發自内心的感悟和認同,讓人向往與追随。中國共産黨為追求崇高理想而不懈奮鬥,不斷與時俱進堅持真理與創新,始終把人民利益做為最高利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甘于奉獻和犧牲,敢于自我革命,從而是具有強大生命力、感召力、領導力和戰鬥力的,在世界曆史舞台上絕無僅有的政黨。加入中國共産黨既是選擇了信仰與立場、目标與方向,也是選擇了曆練與成長、奉獻與付出;成為共産黨員,既是一份榮耀與自信,更是一份責任與擔當。
我們這一代人生活在衣食無憂、和平幸福的年代,但是我們是否就不需要奮鬥,不需要奉獻了呢?中華文明曆經5000年,是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延續至今的文明,而用習總書記的話來說,我們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目标。所以曆史和時代賦予我們的擔子一點都不輕。
在漢中隊的這些年,我認識了這個有着光榮曆史和傳統的隊伍,“三光榮”、“四特别”的地質精神和共産黨人犧牲奉獻、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一脈相承。60年來,三代地質人艱辛開拓,為國家的經濟繁榮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雖然現在處于地勘行業低谷,在産業調整、轉型升級和國有企業深化改革的過程中,漢中隊呈現出各種困難和問題,但我想,克服這些困難,解決這些問題也是曆史和時代賦予我們的任務和使命,是我們為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奉獻和奮鬥的具體方式,是我們的個人價值之所在,因為做好本職工作是做合格黨員的檢驗标準,而加入中國共産黨,是我一生無悔的選擇。